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
安平豆花 歷史-視覺

  台南縣東山鄉的創始人黃慶同,家中原本開設碾米廠,在歷經環境的更迭,與妻子到最近的城市台南謀生,受雇於一家工廠,然而所得僅能餬口而已,與妻子商議後,又束裝返鄉,向當地一位豆花師傅學習製作豆花,作為自己創業的基礎

  創始人剛開始賣豆花時,是向朋友借錢來製作生財器具,夫婦倆各推著小推車四處叫賣,安平大街小巷幾乎都留下他倆的足跡,他說,那真是一段艱辛的日子,夫妻倆常常從早上賣到半夜,尤其寒冬時節,子夜十二點後孤伶伶縮著脖子,推著車子走在寂靜小路,路燈拉長了身影,心中卻只惦掛沒賣完的豆花

  創始人的豆花生涯中,有一件事讓人們津津樂道,即是他與國寶級書法家朱玖瑩的相交,如今店中掛著 玖公 揮毫贈字《豆餚傳世久、花育四方人》,已成為安平豆花傳家寶。黃慶同回憶起與玖公交往經過,感恩之情溢於言表,他說,玖公吃了他的豆花,得知他經濟拮据,就慨然贈金相助,雖然他婉拒了,但這份情他永記於心,以後每天經過玖公家門前,一定奉上一碗豆花孝敬玖公,二人成了莫逆之交,玖公回贈《勝友常臨仙味豆 ▪ 清涼解渴有霜花》墨寶。

  民國59年,我們從挑擔、推車時,是以第一代創始人黃慶同的名字"同"作為稱呼,客人常稱呼"同ㄟ"或"阿同伯",直到民國82年成立店面時,因覺得單一"同"字作為店名似乎還覺得不夠,於是請一友人幫忙命名,他給我們兩個名字,一為安平豆花,一為府城豆花,那時我們心想,我們住在安平區,所以我們就選擇 同"安平豆花"(那時安平在台南市中還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區域,大約在民國86年左右,安平區才開始發展)後來我們逐漸的打響"安平豆花"的名號,相對仿冒的同行也陸續出現,約民國90年那時要申請商標才知地方名不能申請商標,所以就先申請"同記豆花"商標,並把同記帶入安平豆花變成"同記安平豆花"

  民國95年,我檢附更多的報章雜誌以及電視媒體的報導來作為佐證,終於在民國96年獲得安平豆花的商標專利。   

               想瞭解更多"同記安平豆花"這邊請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